心理学是如何解释“爱”与“喜欢”的?

2025-07-15 20:25:21

在实际生活当中,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

确实,生活中“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我爱他(她),但不喜欢他(她)”的现象经常发生。

要区别“喜欢”与“爱情”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依恋

一些求助者会告诉我,虽然他伤害我很深,可是我却无法离开他,不是他不让我离开,而是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依赖。这在现实中的恋爱情侣间不少发生。

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非常渴望去寻找你爱的人来伴同和安慰,而如果只是喜欢对方,就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说到这里,也就简单介绍一下依恋的常见四种类型,你也可以对号入座一下:

1.安全型:你是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吗?你是否能给你爱的人安全感?如果你认为爱情就是“ 我在这里,哪儿也不会走,你来,我招待;你走,我欢送。” --这种心理属于安全型依恋。很多女孩子都希望找一个有安全感的男生。这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助处理,遇到危险可以主动保护,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承担。

2.倾注型:由于每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环境不同,那么长大后对依恋的需求类型就也不同。如果你想要的爱情是“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那我该要怎么活下去?可是哪怕我再烦,你在我身边我都觉得还可以接受。” --渴望这样的爱情,就是倾注型的依恋。

3.回避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如果我心情好,可以考虑接见你,但是如果我不想见到你,你就少来烦我!”有这样想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如果你有这种想法的话,基本上就是回避型依恋。

4.抗拒型:“ 如果我想你出现,你却不在,那么我就不愿意相信你了;我不想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就最好不要在我的视线范围中。” --那你大概就是抗拒依恋。

不同依恋类型形成,是受儿童时期成长环境、早期教养方式和情感史三方面影响。

二、利他

恋爱中的人会高度关注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出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爱和无私。

就是没有目的,无条件地为对方奉献,朋友之间偶尔也会有利他的行为,但不会有恋人之间那么多。恋人总是会打从心里想为对方好,想做让对方开心的事情,不求任何回报

而如果对对方仅仅是喜欢,可能利他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我们来打一个比喻,可能很多人都喜欢花,因为喜欢你会摘下它,可是你把花摘下来不会感觉花会疼,看够了可能就会扔了;而爱花的人,会去呵护它,让花完整的长在枝头上,而且心甘情愿的给花浇水、施肥。比的是花,喻的是人,这就是喜欢一个人与爱一个人的区别。

有一徒儿问师傅:“师傅,我爱上了一名女子,该不该和她结婚呢?”师傅劝徒儿谨慎考虑,徒儿不解,请师傅解答,师傅道:“如果你真的爱她,想和她结婚,你就不会征求别人的意见。”徒儿陷入深思,爱,究竟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不明白,或者将爱与喜欢混为一谈。

三、亲密

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

所谓亲密,情感亲密和肢体亲密,前者好理解,主要说后者, 肢体亲密的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两个人的关系的深浅,是否有暧昧动作,是否有恋爱行为(如牵手、拥抱)。恋爱双方除了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对爱的人更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的基础,而单纯的喜欢表现就没有这么明显。

希望这些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爱情和喜欢的区别的解析,对你的恋爱和生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社会心理学导论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2]《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