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大相、油畫相製作 FAQ - 檔案篇
檔案篇
查詢及下單篇
檔案篇
一般平價製作除用料及工藝可能欠佳,亦傾向忽略客戶易有的誤解,製品不似預期才指出屬客戶指示或來檔問題。
我們作為喜歡攝影、講究品質的工匠,深明客戶作品(檔案)才是主角,在此說明相關基本概念。高水準製作博大精深,下列只屬皮毛並易有特殊情況,因我們均認真檢查訂單資料及檔案,只需略知少許概念並信任我們便可。
1
選擇檔案印製大相,要注意甚麼?
2
大相製作需要多少像素?
3
甚麼是長闊比?
4
甚麼是「出血位」?
5
印出來的顏色準確嗎?
1
選擇檔案印製大相,要注意甚麼?
-
檔案解像度是否足夠
-
檔案長闊比與印製尺寸是否相符
-
主體/水印等會否太過貼邊(位於「出血位」)
-
放大檢查表情、雜訊、有否走焦、手震、sensor塵點等
2
大相製作需要多少像素?
-
像素即影像有多少pixel (px),與檔案大小無必然關係。但少於2MB的jpg像素多半太低
-
解像度指每英吋有多少pixel,Pixel Per Inch (ppi/dpi)
-
即是把檔案長度除以印製長度。例如檔案長4500px,想印成30",解像度即4500px/30" =150dpi
-
>120dpi為良好、>100dpi為合格、<72dpi則有點低
-
解像度越高越好,但觀賞大相比看書的距離遠很多,達120dpi便無需太在意,應優先考慮相片大小與空間的協調
-
走焦、手震、數碼變焦等模糊,與解像度無關亦無客觀標準,需放大到"100% crop"判斷
-
留意不少手機通訊apps會預設縮小相片節省數據
-
使用修圖軟件,需提防兩大常見錯誤:
a
未指定印製尺寸,便直接看檔案的預設解像度
b
調整印製尺寸時,沒有保持檔案像素不變
-
如有需要,我們會插直放大及適量銳利化檔案
3
甚麼是長闊比?
-
長闊比是長度與闊度約簡的比例
-
例如24x16" 的約簡是3:2 ; 24x18" 的約簡是4:3
-
主流可換鏡相機通常是3:2; 中片幅、手機通常是4:3
-
檔案與印製長闊比必須相同,否則有部份會印不到(紅色區域)
-
A-series (A4,A3,A2 etc.)與攝影常用長闊比不同,易出問題,真正高質的印相公司通常不以A-series作為主力尺寸
-
傳統R-series 晒相的不同尺寸的長闊比都不同,例如5R是7x5"(7:5)而8R是10x8"(5:4),是菲林年代因一些限制而遺留下來的問題而且混亂-例如不同公司會把12x8"稱為8R+、S8R或8F,甚至12R (真正的12R是大了近一倍的15x12")
-
以英吋指出長x闊最簡單直接,常用尺寸見價目表
-
如長闊比不符我們會指出,但涉及主觀因素不會代客裁相
4
甚麼是「出血位」?
-
多數印刷技術,包括常見晒相,無法印出檔案最邊的數mm,此處是「出血位」。商業設計師及攝影師都會避免主體太貼邊
-
我們的高質giclee-print沒有此「出血位」
-
但裝框時,相框/紙框會遮住影像邊沿("無框"款則會被裁/褶走),這是「裝裱出血位」,影像亦會因而略小於原尺寸
-
重要構圖/簽名/水印應避免太貼邊(左圖),以免位於出血位(右圖橙色邊是被遮住的部份)
5
印出來的顏色準確嗎?
-
我們由資深專家操作色彩層次極高及準確穩定的高成本giclee-print設備,配合優質印刷媒體,色彩準確
-
相片檔有既定光暗,但螢幕可隨意調光暗沒有準則;準確地印出來的相片,與螢幕所見或會很不同
-
最常見是螢幕偏光、色溫偏高偏冷/藍,如相片在這類螢幕看似正常,準確地印出來反而會偏暗、偏暖/紅
-
如室內不特別明亮而螢幕亮度高於50%,或看螢幕後需時適應周圍環境,螢幕很可能大幅過光,亦易傷眼睛
-
深入而言,螢幕及紙張之間的色彩轉換不可能絕對準確,是物理定律。想盡量準確便需深入了解「色彩管理」,用高質螢幕及專業儀器校準至特定印刷標準
-
相關學問易因遺漏單一要點而有大誤解。假設設備準確,判斷顏色/光暗時亦需有敏銳眼光及豐富經驗,請相信資深專家。高要求攝影師、設計師均相任我們
-
黑白相特別留意:不同年代/公司/設備/相紙的灰色調均有偏差,放在一起時或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