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一词最早出现在1958年......

2025-08-13 17:52:31

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 南宋时期全图(一)截图,图中王纪剌部为弘吉剌部的另一译音

弘吉剌是迭儿列斤蒙古的一个部落,其记录最早出现于《辽史》,译为王纪剌,《金史》译为广吉剌或光吉剌,元代也有瓮吉剌、雍吉利、雍吉烈、弘吉烈、晃吉剌等译法。据说,弘吉剌部是最先离开涅古思和乞颜的生息摇篮“额尔古讷昆(山崖)”的,他们是从一个“黄金器”(又译作“黄金壶”)里生出的三个儿子的后代。弘吉剌出自长子主儿鲁黑·蔑儿干一系,亦乞剌思和斡勒忽讷惕出自次子忽拜·失剌一系,合勒讷惕、弘里兀惕、豁罗剌思、额勒只斤等部出自第三子秃速不·答兀一系,这些支系部族对外统称为弘吉剌部。弘吉剌部是十二世纪蒙古高原上一个较大的游牧部落,其据地西邻蒙古乞颜部,东南与金朝边墙相接,西南是塔塔儿部。其下属孛思忽儿氏族游牧于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占据弘吉剌部据地的北端;斡勒忽讷兀惕氏族游牧于捕鱼儿湖以南,沿哈拉哈河一带,位于弘吉剌部据地的南端。

弘吉剌部落的重要分支斡勒忽讷兀惕氏族,也称斡勒忽讷惕氏族,其族人称“斡勒忽讷氏”,驻地在哈拉哈河注入捕鱼儿湖之河口地区,即现今贝尔湖之南沿哈拉哈河一带。乌拉盖河与哈拉哈河同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宝格达山,一向西流,一向北流,两河流域在源头附近相覆,然后沿着流向渐渐展开,哈拉哈河的末端贝尔湖(捕鱼儿海)距乌拉盖河300余公里。结合弘吉剌部与金朝的边界设置(乌兰哈达金界壕)、斡勒忽讷兀惕氏族的规模大小以及蒙古族的游牧特点分析,贝尔湖以南,东至哈拉哈河,南至乌拉盖河的方圆三五百公里的丰美草场,应该都是斡勒忽讷兀惕氏族的游牧地。史载“斡勒忽讷惕氏族的驻地在哈拉哈河注入捕鱼儿湖之河口地区”,应该理解为“从弘吉剌部落的统治中心呼伦湖一带走到哈拉哈河注入贝尔湖的河口地区就进入到了斡勒忽讷兀惕氏族的据地”。

金泰和八年地图截图,斡勒忽讷兀惕氏族游牧地示意图

通过对“斡勒忽”和“兀鲁回”或“兀勒灰”等词汇的读音比较,笔者认为这些词应该是同一个蒙古语词汇的不同音译记载。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志》记载“乌拉盖一名有种种解释,其一认为是古代北方部落名称”,这是符合历史的,乌拉盖河在这一时期标注为“兀鲁回河”或“兀勒灰河”,实际上是以当时所占据的弘吉剌部落氏族名称命名,是“斡勒忽讷兀惕”“斡勒忽讷惕”或“斡勒忽讷”的不同音译记载,准确的音译应该是“斡勒忽河”。“斡勒忽河”应该就是乌拉盖河名称产生的源头。“斡勒忽”一词的本来含义已经很难考证,但在蒙古语中,“讷”是常见的语气助词,一般译为“的”;“惕”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这样,“斡勒忽讷”实际上就是“斡勒忽”或“斡勒忽的”,“斡勒忽讷兀惕”“斡勒忽讷惕”大意就是众多的“斡勒忽”。

为什么说“斡勒忽河”是乌拉盖河名称产生的源头呢?在金朝时期,因为北部边患频发,桀骜不驯的弘吉剌部落受到了金朝廷的重点关注。《金史·宗浩传》载:“北部广(弘)吉剌部者尤桀骜,屡挟诸部入塞。”完颜襄以为“若攻破广吉剌,则阻卜无东顾忧”。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弘吉剌部南端金、弘边界的斡勒忽讷兀惕氏族及其据地的斡勒忽河也随之进入了官方的视野,与此相应的就是在当时的有关图书中开始出现对应的标注和记载。不过,金人官员的蒙古语水平显然非常一般,对于用汉语标注蒙古语很随意,随便几个字大约对上音就好,于是出现了“兀鲁回河”“兀勒灰河”“浯泐恢河”等等名称,这种随意性也沿袭在明清朝代的汉人官僚身上,这是造成后世里乌拉盖河名称一音多译的主要原因。

因为弘吉剌部落的崛起,因为斡勒忽讷兀惕氏族和斡勒忽讷氏的占据,北方草原深处的这条微不足道的无名小河——斡勒忽河(乌拉盖河)初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毫不起眼甚至土的掉渣,但在冗长的历史中却迅速走进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被深深镌刻进历史的丰碑。

金末元初,因为成吉思汗多次在乌拉盖草原驻军和征战,在《蒙古秘史》和《元史》中多处记载了乌拉盖河。

明朝时期,乌拉盖河被标注为“兀鲁骨河”,与金朝、元朝时的音译一脉相承。《锡林郭勒盟志》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北元……行军作战路线延伸到今锡盟乌珠穆沁草原”。《明史·成祖本纪三》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 ……阿鲁台侵犯大同、开平……三月二日,大阅兵,告诉诸将亲自出征……六月十七日,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人……二十一日,回师……”答兰纳木儿河就是今哈拉哈河。成祖五次北征,其中三次是征讨鞑靼,行军路线都是出独石口,经开平、应昌,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越乌拉盖河流域,所以,说成祖“三过乌拉盖草原”是比较符合史实的。明成祖朱棣第五次亲征没有达成全歼元军主力的战略目标,抱憾班师,在归途中病死在榆木川(今锡盟多伦县境内),战火终于平息,但蒙古人再次陷入到分裂和内乱之中。

明永乐十一年至宣德五年地图截图,乌拉盖河标注为兀鲁骨河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了蒙古各部,重新划分六个万户,乌拉盖河流域隶属察哈尔万户管辖。

在这之后,“乌珠穆沁”这个沿用到现在的地名开始产生。巴图孟克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博罗特带领所辖的部落从阿尔泰杭爱的乌珠穆山徙牧而来,在察哈尔万户辖地栖居。后来,图鲁博罗特的孙子翁衮都喇尔诺颜把这个部落称为“乌珠穆沁”,从那时开始,包括乌拉盖河流域在内的乌珠穆沁部落聚居的广阔草原被称为乌珠穆沁草原,一直沿袭至今。时光匆匆而过,只有沉默的乌拉盖河依然用她古朴的名字印痕着苍茫而久远的历史。

清朝时期,乌拉盖河被标注为“乌尔虎河”或“芦河”,又称乌尔会河、乌勒辉河、鄂尔虎河、贺尔浑河、和尔洪河等,汉语音译仍与前朝名称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著名的“乌尔会之战”就发生在乌拉盖河边。清魏源《圣武纪》卷三载“以追喀尔喀为名,乘锐东犯。五月,侵及乌尔会河,尚书阿尔尼以蒙古兵击之,令喀尔喀夺还所掠牲畜,喀尔喀贪利争取,阵遂乱,反为厄鲁特所败,乘胜东趋内扎萨克蒙古地方”。讲的是康熙二十九年,清军与蒙古噶尔丹军在乌拉盖河边(时称乌尔会河)发生了一次大冲突,是役以清军的惨败告终。乌尔会河之战是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与清朝关系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从此双方进入全面对抗时期,经过一系列军事斗争,清朝彻底打败噶尔丹,确立了对蒙古地区的有效管辖。

清嘉庆二十五年地图截图,乌拉盖河被标注为“乌尔虎河”或“芦河”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乌拉盖河名称变化较大,在1947——1948年绘制的一张《锡林郭勒盟地图》上,乌拉盖河被标注为“乌禄嘎银河”,这一音译与清朝时期的“乌尔虎河”“芦河”有着一些差距。

1947—1948年绘制《锡林郭勒盟地图》截图,乌拉盖河标注为“乌禄嘎银河”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到1956年绘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都把乌拉盖河标注为“乌里勒吉河”,这与建国前地图的标注又有着一些差距。但无论是“乌禄嘎银河”,还是“乌里勒吉河”,仔细品读起来,在读音中还是能够感觉出与古代称呼的丝丝缕缕的血脉联系来。

195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截图,乌拉盖河标注为“乌里勒吉河”

那么,“乌拉盖河”这一名称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要追溯到1958年。1956年7月,东部联合旗建制撤销,分设东、西乌珠穆沁两个旗。1958年10月,东乌珠穆沁旗成立了4个人民公社,其中一个叫“乌拉盖公社”。从1956年7月到1958年10月,这两年间发生了什么已不可考,但“乌拉盖”这个词汇横空出世了。乌拉盖公社是第一个使用“乌拉盖”这一名词的正式建制单位。《锡林郭勒盟地名志》载“乌拉盖苏木,系蒙古语,意为部落名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境内的河名命名……”在这之后各时期绘制的地图全部统一口径标注为“乌拉盖河”,“乌里勒吉河”这一名称再也无人提起。

研究“乌拉盖”一词的读音,应该源自建国前标注的“乌禄嘎银河”,但这个名字在建国后就改为了“乌里勒吉河”。1958年再度废弃“乌里勒吉河”一名,改为与“乌禄嘎银河”读音相近的“乌拉盖河”,这里面究竟体现着时人怎样的考量呢?1945年10月,乌珠穆沁左翼旗札萨克王爷明珠道尔吉率领6个苏木的牧民迁入蒙古国,剩余的牧民西迁至今东乌旗道特淖尔镇一带,乌拉盖草原一度成为无人区,造成了当地历史文化的断层,这可能也是乌拉盖草原名称反复变化的一个原因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拉盖地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关于“乌拉盖”这一词汇的解释,一直缺乏一个系统、完整、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论证,这是乌拉盖地区历史文化的缺憾。笔者认为,“乌拉盖”这一名词,作为古部落名称,应该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最古老的历史印迹之一,无论是浯泐恢河、兀鲁回河、兀鲁骨河、芦河、乌尔虎河、乌禄嘎银河、乌里勒吉河,还是现在的“乌拉盖河”,都是“斡勒忽河”的不同音译记载和历史传承,至于读音上的一些变化,那不过是漫长岁月的留痕罢了。

附表:乌拉盖河名称沿袭变化一览表

年代

历史地图标注名称

同时期图书

所用名称

载入历史原因

金、南宋时期

以弘吉剌部落氏族“斡勒忽讷兀惕”或“斡勒忽讷”名称命名,应为“斡勒忽河”,地图标注为“兀鲁灰河”。

兀鲁回河,兀勒灰河、浯泐恢河等。

弘吉剌部和金朝廷边境纠纷和战争,

成吉思汗在乌拉盖草原上的几次影响较大的战役。

元朝时期

没有变化。

济南王封地

明朝时期

地图标注为“兀鲁骨河”。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所以明朝地图对漠北尤其是成祖行军路线标注较为细致。

清朝时期

地图标注为“乌尔虎河”或“芦河。

又称乌尔会河、乌勒辉河、鄂尔虎河、贺尔浑河、和尔洪河等

乌尔会之战,乌珠穆沁部落建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地图标注为“乌禄嘎银河”。

存疑

1950年到

1956年

地图标注为“乌里勒吉河”。

存疑

1958年以后

地图标注为“乌拉盖河”

存疑

源自 | 乌拉盖档案史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