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热心修庙的人们(二)♥
崞山寺近年立的那三通碑,一通是崞山寺捐款碑记,碑文如下:
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崞山在邑之西北,以山定名为崞县。1958年改成原平至今。为纪念蒙恬将军,早在公元441年前(此处恐有误——作者注)就修建了崞山寺,庙宇宏伟壮观,属三晋名刹,崞山叠翠,乃崞县八景之首。山川地脉之灵气,从古到今造就了多少名垂青史的文臣武将。早已融为一体的神庙、佛教或地域文化是原平人之骄傲。
而今,无楼可登,几百米处,是崞山主峰,嵯峨永镇数千年,可谓晋北锁匙(钥)。北联三关,南极黄河,俯瞰阳武流域,平畴沃野,渠网纵横,像巨龙一样的北同蒲、朔黄铁路、大运公路上各种车辆穿梭忙碌,览物之情异于寻常。登斯山也,高山云景,奇丽非凡,令人心旷神怡,兴奋不已,望马头之崖,则有扬鞭奋蹄。使出浑身解数,借崞山神韵之灵气,阳武情怀之豁达,重整精神,再建崞山寺。形成融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把中央指示的“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贯彻始终,圆邑人崞山林海之梦。
2009年4月1日,下申村人氏马增祥主持召开了“崞山寺旅游文化事业股东会”,会议精神一经传开,十里八乡,特别是原八村股东村民,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工程已与去年八一开工。
为铭记各村慷慨解囊之公益精神,明德惟馨,光耀千秋,特立此碑以记之。
邢勇撰文 高双仁雕刻
修缮崞山寺庙筹建理事会
庚寅四月十六日 立
另一通碑上记着村里和个人的捐款数目:
施家野庄 一万元
北贾 五千元
上申村 五千元
向阳 五千元
迎新 五千元
谭家窑郭文忠 五千元
南申村段连寿 五千元
后面的三吉、南申村、西会、下申村、上默都等村子的后面皆为空白。不知是立碑的那会儿没有捐,还是后来也没有捐。后来我问了现在的支书刘三元,他说后来都捐了,每家5000元。
所以,上面的数目合计实际应为65000元整。
主笔简介:
皇甫琪,男,山西原平人,当过农民,下过矿井。出版有小说集《寻找那半个圆》《雪儿》,长篇小说《龙宫》,长篇纪实《崞山下的古村落》。小说《寻找那半个圆》、纪实文学《岁月有价》分获第四届、第六届全国煤矿乌金文学奖。近年在《当代》《中国作家·纪实》《山西文学》等期刊发表纪实作品数十万字。纪实文学《在底层叙述底层》获《山西文学》2011年度优秀非虚构作品。中篇纪实《煤矿农民工》获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