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虫说】我们最熟悉的行军蚁到底是谁?

2025-07-26 04:40:10

说到行军蚁,你能想到什么?是影视中的剔骨狂魔?还是传说中的团灭军队?其实,行军蚁并没有我们听闻的如此恐怖。说到底,它们只是一群演化出特殊行为和形态的蚂蚁而已。

如果从分类学角度出发,蚁科下的行军蚁亚科所有成员都能称作行军蚁。这个范围就广了,算上刚合并的猛蚁亚科部分成员,还有双节行军蚁亚科的全部成员,现生种类能够达到26属800多个种。这个亚科虽然庞大,但是这其中很多成员是没有行军行为的。本次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会行军的“行军蚁“。它们在分类学上也被称作“游蚁”,由于它们只分布在美洲,所以也有“美洲行军蚁”之称。

由于美洲与非洲亚洲欧洲脱离的比较早,所以这里的行军蚁独立演化出一个特别的属——游蚁属。游蚁顾名思义便是到处游荡。高强度的捕猎,使区域内猎物很快消耗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要搬一次家。

布氏游蚁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行军蚁,也是被研究最多,出镜率最高的物种。它们总是浩浩荡荡地在亚马逊雨林中游荡,并在树上或者树根处用工蚁相互咬在一起,形成自己育幼休息的巢穴。

布氏游蚁的外形也非常的明显,兵蚁的大颚特化成巨大的钩子状,脑袋也变得更大,当然里面的主要不是大脑,而是丰富的肌肉。

工蚁和兵蚁差异巨大,如果单拿两只蚂蚁来看,很多人可能会把它们当成两个不同种类的蚂蚁。工蚁虽然没有兵蚁威武,但在蚁群中占主导地位。什么时候搬家,什么时候狩猎,捕杀猎物,运送食物,抚育后代,这些都是由工蚁主导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工蚁能够做组合变形,蚁巢、桥梁、绳索……只要需要,它们都能忘我地组合在一起。前些时间有人拍到游蚁搭桥攻打胡蜂,这就是其团队合作的杰出表现。

游蚁的蚁后主要隐藏在蚁巢的中心,和蚁群最重要的资产幼虫和蛹呆在一起。除了搬家被一群工蚁包围着移动,一般就是吃饱了产卵。她们除了利用信息素告诉工蚁“我饿了”,根本不会给工蚁下达任何作战和扩建指令。说蚁后是蚁群的统治者,不如说是被工蚁们饲养的产卵机器。但是没有蚁后蚁群就将面临灭亡,所以蚁后被施以无尽的呵护,身边总有数只工蚁伺候着。

每到一处新猎场,游蚁们便开始树枝形搜索,区域内的小动物都会被它们肢解带回蚁巢。如果遇到体型较大的猎物,兵蚁就发挥了作用:它们会用大颚固定,再由其它的工蚁会将猎物进行切割搬运。

实际的狩猎活动中,游蚁们并不会倾巢而出,而是由蚁群三分之一的老熟成员参与狩猎。这些猎手由于出生时间长,身体骨骼坚硬,更加能够胜任野外的消耗战,同时这些快到寿命的猎手们在外牺牲了,对于蚁群的损失也是最小的。

当然如果是蚁巢搬家,那可就非常壮观了。几十万只游蚁倾巢而出,排着整齐的队伍。特化的兵蚁,在蚁道两侧把守。如果发生重大入侵时,兵蚁会用大颚死死的咬住敌人,哪怕自己死去也绝不松口。所以当地土著人还会用它们这个习性去缝合伤口。

兵蚁固然威猛,但是也是要配合众多的工蚁协同操作。拆拆蟑螂蜘蛛不成问题,想从人身上取下块肉就不太可能了。所以影视作品中的夸张效果我们就看一看就好了。 (放心!这张图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

与人们的认知不同。曾经条件不好时,当地人是非常欢迎游蚁到来的。它们进入房间后会将房子内的害虫清理干净,相当于给人们做了免费的杀虫工作,同时还能将农作地的害虫打扫干净,当然这里不包括蜗牛和蛞蝓。不过,对于像汪老师一屋子昆虫标本的人来说,这个可能就是巨大的“灾难”了。

美洲行军蚁固然威猛,但它们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果你消除了恐惧,相信再见到这种有趣的小家伙时,也能够在它们周围蹲上一天。好啦!说了这么多,最后来看看崔老师最新制作的布氏游蚁的生态标本吧!

其实,生物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便在于它们会让你有无尽地探索与认知。而当我们真正开始了解一类生物时,它们便会让你更加对其感到喜爱,且同时还会让你对其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新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可以将其变成自己永远的兴趣与爱好的根本原因。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