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数增加了一倍,但由于任正非正襟危坐、神情严肃,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以至于在台上的翻译不小心解释错了顾问的一个英文单词,有位员工用很小的声音纠正了一下,结果被任正非用严厉的眼神制止。
十大诊断报告会结束后,在交流及答疑过程中,任正非和李一男曾提出质疑:
为什么把华为定位成一个量产型公司,因为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应该是一个创新型公司。
顾问不仅没有做出解释,而是声色俱厉地反问:“请二位阐述一下,创新型公司的界定标准是什么?量产型公司与创新型公司的差别要素又是什么?”
经过翻译,顾问的“火药味”已经被淡化,但任正非还是从顾问的眼神和语气中感受到了异常。
随着顾问对量产型公司和创新型公司的诠释,任正非不停地做着笔记,还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汇报会结束后,任正非庆幸地说:“这次请IBM当老师请对了。华为就是要请这种敢骂我们、敢跟我们叫板的顾问来做项目。”
任正非的这番话,不禁让高层干部们联想起不久前他接受Hay顾问的一次访谈时,也曾召集了数十位华为副总裁参加旁听。
当时任正非落座后对Hay顾问韦小姐所说的第一句话,便让所有在座的人大为吃惊:
“我今天非常高兴地接受韦小姐的挑战,我愿意回答韦小姐提出的所有问题,很难有机会接受一个国际考官对我的考试,我希望我今天能及格,做一个好学生。”
显然,当时任正非的话外音是让在座的高层干部们感受一名学生应具有的认真、虚心的学习态度。
而今天,他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的是做一名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虔诚。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尽管IBM顾问的十大诊断一针见血,但是,经历了1996年、1997年和1998年3年销售额翻番式增长,华为人在中国通信市场上获得的短暂成功的惯性中,似乎已经淡化了作为学生应有的虚心和耐心。
在IBM顾问培训的初期阶段,许多员工趴在桌子上睡觉,一部分干部也经常迟到早退……
有的员工还没有搞明白IPD究竟是什么概念,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质问IBM顾问这套流程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华为司情,有的则直接告诉顾问:华为的业务流程比美国企业的还要先进,因为朗讯、摩托罗拉等美国顶尖企业,在中国通信市场上已经被我们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