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什么被有的人称为“江东鼠辈”,为什么不受很多人待见?

2025-08-05 11:55:06

相比于东吴胸无大志、偏安一隅,吕蒙的白衣渡江杀关羽反而不叫事儿,问题是他杀完关羽就完了,既没有北上也没有西进,像个守财奴一样,只是贪荆州这个小便宜。

吕蒙死后,继任的陆逊虽是个将才,但也是趋于采取守势,夷陵之战大败来势汹汹的刘备后,没能趁机继续西征,一举灭掉实力大损的蜀汉,反而关起门来过起了太平日子。

后来虽有和曹魏的石亭之战这种进取战事,但其志也不在于北进,只是想多占点地盘。

再之后继任陆逊的诸葛恪,虽有大志,但忙于内斗,无暇他顾。

总之,孙吴历经四代六世,终不过是一个割据政权,没有大一统的雄心壮志。

不但没有雄心壮志,其内部矛盾突出,孙氏宗亲和江东士族一直搞内斗,整天像斗鸡一样争权夺利,哪有时间思考天下一统。

反观曹魏和蜀汉,从没有想过割据一方做个偏安之君,两者的目标都是灭掉其余两家,实现大一统。

曹魏统一了北方,其南下灭蜀灭吴一统天下之志自不待言,它有这个实力。

我们重点说说蜀汉,来和东吴做个对比。

蜀汉立国的目标就是克复中原、兴复汉室,这算是它的治国刚要,也是它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有了这个基调,刘备伐吴和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姜维十一次北伐曹魏,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刘备、诸葛亮和姜维都明白,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短期内可以凭借人为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但长此以往,终究会被实力强大的曹魏鲸吞蚕食,亡国是迟早的事。

所以蜀汉才一直不遗余力的北伐再北伐,很多人都批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这都是目光短浅之见。

而执掌孙吴政权的恰恰都是一帮子短视之徒,他们只想割据一方纵享安乐,根本不会想到北伐一统天下。

孙权这个大帝或许曾有过雄心壮志,但他在宗亲和士族的夹击下,心力憔悴,已经无力考虑这种大事。

孙氏宗亲和江东士族,都只会争权夺利,如果北方的曹魏打来,那就尽快投降,反正又不是自己的买卖,投降曹魏后,他们仍旧可以保住爵位利禄。

一群不思进取、胸无大志、争权夺利、内耗内斗的无能之辈,自然就是一群鼠辈。

再加上东吴又有背刺盟友杀关羽的黑历史,鼠辈之名板上钉钉。

谁会待见一群鼠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